1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央統戰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就與舉措。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趙勇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中國少數民族的人權狀況處于歷史最好時期。
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14億多人口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政策。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趙勇表示,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民族工作的最大成就就是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在闡釋這條道路時,趙勇說:“在中國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歷史長短、發展水平高低都一律平等,我們這種平等是真實的、是全面的,也是徹底的。各族人民的合法權益和利益都得到了有效保障,我國少數民族的人權狀況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民族地區曾是中國脫貧攻堅的難點和重點。過去十年,中國的脫貧奔小康給民族地區帶來了歷史性變化。趙勇介紹,民族地區312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民族地區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7.7%、10.2%;西藏這十年人民平均壽命提高了整整4歲。
談及下一步在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方面有哪些舉措,趙勇表示,將重點扭住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屏障“三個關鍵”,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差別化的區域支持政策,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怎么落實呢?在項目選擇上,我們既要看能夠帶來多少經濟增長,又要看能夠促進多少就業改善民生,是不是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項目的論證上,要把是否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可行性的一個重要標準;在項目推進上,要盡可能吸納當地的各族群眾就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項目效果的評價上,既要看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更要看是不是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傊?,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西方媒體曾歪曲誤讀中國在少數民族地區推廣漢語。對此,趙勇指出,中國的憲法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作了明確規定,既明確了國家推廣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同時又明確了保障少數民族學習和使用自己語言的自由。
對于怎樣保護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趙勇表示:“支持使用就是最好的保護。我們國家除了回族和滿族使用漢語之外,有53個少數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有22個少數民族使用28種文字,除了關心、支持他們使用外,我們還專門設計了‘中國語言資源數據庫’,對這些語言文字進行收集、整理、開發和利用??傊?,少數民族群眾學習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語言來工作和生活是沒有任何障礙的,也根本不存在有些西方媒體故意抹黑的搞所謂文化滅絕之類的問題。”
近年來,一些地方取消了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民委政策法規研究司司長張謀介紹了推動這項政策調整改革的考量。
他說:“一方面,我國的基礎教育均衡化水平顯著提升,少數民族學生享受的教育資源在不斷優化;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有的省區原來對省域內的少數民族考生實行普惠性加分政策,現在看已經不夠精準。因此,這一輪改革就是要更加精準地確定加分的區域、群體、條件,也就是讓政策能夠切實惠及那些需要幫扶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