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此次竄訪中國臺灣遭到國際社會的持續批評。然而,在大多數國家紛紛譴責美國霸權行徑、重申一個中國原則時,立陶宛政府一些人卻開始上躥下跳。在佩洛西離臺后的第4天,立政府即派出以交通與通訊部副部長瓦伊丘凱維丘特為首的代表團竄臺。對此,中國外交部嚴正指出,此舉踐踏了一個中國原則,宣布對瓦伊丘凱維丘特采取制裁措施,并暫停與立交通與通訊部任何形式的交往。
對某些立陶宛政府高官緊跟美國佩洛西之流“隨風起舞”,撈取政治得分的丑陋行徑,立國內各界有識之士進行了深刻揭露和批評。
錯誤的外交政策損害立陶宛國家利益
在佩洛西竄訪臺灣當天,立外長蘭茨貝吉斯就“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體上為佩洛西的行為“點贊”,成為歐盟成員國高官中罕見公開吹捧此訪的“孤獨演員”。許多立陶宛重要黨派人物對此紛紛表態,揭批蘭茨貝吉斯此舉的真正用意,呼吁并要求立政府未來不要做出派遣高級官員竄臺的單方面決定。
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立社民黨主席維利亞·布林克維喬特指出,蘭茨貝吉斯企圖通過公開歡迎佩洛西竄臺的行為為其執行的立陶宛“涉臺外交”政策和“臺灣代表處”名稱等問題尋找借口和支持者。布林克維喬特認為,蘭茨貝吉斯執行了不成熟的外交政策,犯了許多錯誤,現在到了需要其認真思考、咨詢和討論再做出決定的時候了,此前他那些輕率的“爆發”決定根本沒有給任何人帶來任何好處。
民主聯盟“為了立陶宛”負責人、前總理斯克韋爾內利斯認為,在涉華問題上必須堅持歐盟的共同立場,單方面做出竄臺決定既不利于立陶宛的形象,也不利于立中兩國關系。歐中關系是所有歐盟國家共同關心的問題,雙方如何溝通、遵循什么政策及原則均有章可循。
立陶宛農民和綠色聯盟主席卡爾鮑斯基斯痛批立政府在缺少協商的前提下,執行了錯誤的外交政策??桋U斯基斯特別強調,立陶宛與美國不同,美國做的事情,立陶宛跟著做可能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導致與中國的關系日益緊張,不僅傷害了自己,而且也傷害了歐盟。他呼吁,立政府不能再做出無法衡量結果的單方面決定。
社民黨議會代表金陶塔斯·帕盧卡斯在接受立陶宛通訊社采訪時嚴肅批評了立政府主動派遣高級官員竄臺的決定,認為此舉違背立的國家利益。帕盧卡斯說,“本屆政府現在參與的這場比賽,讓我想起了一只狂吠追車的狗,它邊跑邊吠。但是,如果車停下來,這條狗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在兩個世界級大國緊張關系達到高潮的時候,立陶宛去摻和,整個歐盟都沒有這樣做!無論是和誰聯合一起做,還是單獨這樣做,都真的違背了立陶宛的國家利益。”他呼吁立陶宛當權者不要在外交政策上再次進行政治冒險,“我希望政府領導人有足夠的常識,不要再為了夸張的頭條新聞而卷入這些冒險”。
“先做后想”就是頭腦發熱
本屆立陶宛政府自從去年12月上臺以來,民眾支持率持續下降,外交領域是其主要短板。據最新的德爾斐7月民調數據顯示,立執政聯盟主要黨祖國聯盟的支持率僅為11.2%,對政府內閣給予負面評價者的比例上升至61.8%。維爾紐斯大學國際關系與政治科學研究所教授、政治學家賈內利烏納斯表示,在最新民調中,祖國聯盟、民主聯盟“為了立陶宛”和社民黨同處第一梯隊,可以看出人們對執政當局越來越沮喪和不滿,祖國聯盟正在加速衰落,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其能以某種方式拉開與反對黨的支持率差距,人們的不滿只會越來越強烈,執政聯盟實現下一屆選舉連任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日前,社民黨元老、議員阿爾吉爾達斯·西薩斯在當地多家主要媒體撰文批評立政府“先做后想”的外交政策戰略,嚴肅指出政府高官批準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嚴重破壞了歷屆政府與中國建立和保持的經濟關系。無論有何理由,也絕不能在未經討論的情況下做出如此輕率的外交政策決定。西薩斯警告這個“頭腦發熱”的保守派執政聯盟,不要再繼續加長其錯誤清單。他還規勸蘭茨貝吉斯,多與執政聯盟成員交流,多與歐洲國家領導人和機構交流,真正負起外長協調外交政策的職責。
立陶宛維陶塔斯馬格納大學政治與外交學院院長雷奇斯指出,立本屆政府破壞了中立兩國協議,違背了不與臺灣建立正式關系的承諾,陷入了一個任何外交官都會試圖避免的困境。其通過非法手段改變法律協議的企圖損害了雙方利益。歐盟有自己的對華政策,立陶宛的做法與之相矛盾,期望歐盟支持立陶宛的政策是“幼兒園里的幼稚行為”。雷奇斯認為,解決立中雙邊協議破裂的唯一辦法是嘗試重建錯誤發生之前的環境。
近日,立陶宛廣播電臺采訪了維爾紐斯大學國際關系與政治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康斯坦丁納斯·安德里亞斯卡斯。安德里亞斯卡斯承認,立中兩國關系目前正處于危機之中。他認為,在和平時期,很難想象還會出現比目前更糟糕的關系狀態,但蘭茨貝吉斯確實正通過這些涉華問題積累個人政治資本。網友維爾吉斯·塞拉普留言,“華盛頓在不切斷(與中國)任何聯系的情況下表揚(立陶宛),他們總是這樣,找個白癡是最重要的”。
維爾紐斯大學國際關系與政治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吉尼烏斯對媒體表示,世界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關系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好兆頭。立陶宛應該更加關心周邊地區的情況,而不是中國臺灣。
立外交團隊“大輸血”
今年以來,立陶宛外交領域“臭棋”連連。俄烏沖突爆發時,祖國聯盟的支持率僅為13.1%,如今還在繼續下降,說明一些立政府高官在沖突后執行的強硬激進對俄政策并沒有真正維護本國利益,在民眾心中仍是一招招無能的“臭棋”,以執政聯盟主要黨祖國聯盟主席、外長蘭茨貝吉斯為代表的立外交部受到立社會各界的廣泛批評。
近日,立外交部集中任命了多位高級官員,現總理顧問喬納斯·蘇維拉調任外交部任負責開展戰略溝通的副部長,現經濟與創新部副部長、前外長喬維塔·內利烏普希恩調任負責歐盟事務的外交部副部長,現駐亞美尼亞大使托洛奇恩調任負責協調立外交政策主要問題的外交部政治主任,現議會主要黨祖國聯盟的新聞代表萊維基特調任外交部媒體代表。
立外交團隊的領導層為何現在進行“大輸血”,波羅的海三國最大新聞網站德爾斐就此采訪了當地多位政治評論家,他們普遍認為,立外交部領導團隊大規模調任和調整表明,蘭茨貝吉斯終于面對現實評估了自身的能力和缺點,對廣泛的輿論批評作出了反應。
維爾紐斯大學國際關系和政治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薩魯納斯·馬澤卡直白地說:“之前蘭茨貝吉斯把一切都描繪得很好,但現在可以看出,他知道情況已經惡化,需要做一些事情。”
的確,當前世界需要的是對話不是對抗,是合作不是站隊。希望“孫繼祖業”的80后蘭茨貝吉斯在其團隊進行“大輸血”后能群策群力、改弦易轍,不要再盲目站在捍衛美國全球霸權的戰車前列,停止損害立陶宛的國家利益,也別再損害其他大多數以和平與發展為主旋律的國家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