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懲治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 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負責人就發布檢察機關依法懲治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答記者問
3月1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9件檢察機關依法懲治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就檢察機關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的相關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能否介紹一下這次發布典型案例的情況?
答:這次發布的案例重點關注消費者食品安全問題,9個案例中有6個案例都涉及到食品安全問題。這些案例充分體現了新修訂的《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精神,突出了檢察機關從嚴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鮮明立場。食品安全問題無小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如孔某某等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中,在添加棉籽油的調和油中勾兌國家禁止添加的香精冒充純芝麻香油,缺乏應有營養價值和功效,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趙某濤等人生產、銷售注水牛肉案中,牛肉注水不僅影響牛肉的營養和口感,而且容易造成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引發食物中毒;申某某等人生產、銷售偽劣桶裝水案中,桶裝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嚴重超標,可能引起中耳炎、胸膜炎、菌血癥、敗血癥等,還有可能引起嬰兒嚴重的流行性腹瀉等病癥;彭某某、李某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中,用工業硫磺熏制竹筍,可能對人體神經系統、腎臟、肝臟造成損害,具有較高致癌風險;陳某某等人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中,在保健品中添加西地那非、他達拉非等處方藥,可能會傷害消化系統、血液和淋巴系統、神經系統等;呂某某等人詐騙案中,犯罪分子謊報病因、夸大保健品療效,不僅騙取老年人財物,更有可能貽誤病情、延誤治療??梢?,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或保健品時,不僅要關注營養價值,更要注意鑒別真偽,謹防虛假宣傳,從消費端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防止合法權益受損。此外,這次發布的案例中還涉及電纜、柴油、農資等多個領域,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對此類犯罪行為檢察機關同樣堅決依法懲處。
我們也想借此機會以案釋法,警告那些企圖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人員,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切莫投機取巧,否則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時也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不要貪圖便宜落入各種消費陷阱。對不慎買到假冒偽劣商品的,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案,并注意保留好有效證據。
問:當前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案件有哪些特點?
答: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毒瘤”,不但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而且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背道而馳。從檢察機關2021年起訴案件的情況看,此類案件呈現以下特點:
從涉及罪名看,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等五種犯罪較為突出,上述五個罪名起訴案件數占2021年檢察機關起訴侵權假冒犯罪案件總數的九成以上。
從犯罪主體看,此類案件犯罪分子多為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的人員,約七成人員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從犯罪對象看,偽劣商品涉及到食品、藥品、醫療器械、農資產品、化妝品、日用品等,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
從犯罪方式看,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網絡消費習慣的普及,互聯網已成為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重要原料來源渠道和銷售平臺。共同犯罪占近六成,體現出團伙作案、上下游犯罪鏈條化等特征。
問:請介紹一下2021年以來,檢察機關在懲治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犯罪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務實舉措。全國檢察機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積極參與綜合治理,推進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收到良好成效。去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持續加大犯罪打擊力度,切實發揮法律震懾作用。2021年全國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批準逮捕侵權假冒犯罪8125件13901人,起訴14957件29624人。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案件1297件1412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795件984人,糾正漏捕583人,糾正遺漏同案犯381人,糾正移送起訴漏罪792人。突出打擊重點,針對人民群眾反映較為普遍的食用農產品安全問題,自2021年6月起,最高人民檢察院與農業農村部等六部委聯合開展為期三年的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專項行動,重點打擊農藥獸藥殘留嚴重超標、非法制售使用“瘦肉精”等禁、限用物質犯罪,取得良好效果。對種業領域假冒偽劣犯罪,依法從快批捕起訴,予以嚴厲打擊。同時,積極探索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支持起訴等方式,加大懲罰力度,維護種業安全。
二是加強內外聯動配合,提升案件辦理質效。完善辦案機制,最高人民檢察院設立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整合刑事、民事、行政檢察職能,統籌推進知識產權檢察工作;北京、海南、陜西等20個省級檢察院開展知識產權檢察職能集中統一履行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國家版權局等六部門共同督辦兩批60件重大侵權盜版案件,對央視2021年“3·15”晚會上曝光的河北滄州“瘦肉精”羊肉系列案、廣東揭陽“瘦身鋼筋”案等重大案件掛牌督辦,提出指導意見,確保案件辦理質效。聯合最高人民法院修訂《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發布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依法懲治危害藥品安全犯罪等主題指導性案例或典型案例,回應司法實踐爭議焦點問題,規范地方司法辦案。會同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舉辦多期知識產權業務聯合培訓,舉辦全國四級檢察機關食藥犯罪檢察業務視頻培訓,促進執法司法理念和辦案標準尺度統一,形成制售假冒偽劣違法犯罪治理合力。
三是積極參與綜合治理,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各地檢察機關積極延伸職能,對在辦案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和反映的社會治理問題,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促進有關職能部門強化監管治理職責,加強訴源治理。舉辦知識產權主題檢察開放日,圍繞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專項行動、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等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注重在“4·26”世界知識產權日、“6·7”世界食品安全日等重要節點,加強法治宣傳,引導公眾提高對假冒偽劣商品的辨識能力,增強法治維權意識,從消費端預防違法犯罪發生。
問:檢察機關作為治理假冒偽劣商品犯罪的重要職能部門之一,與其他部門是如何加強協作配合的?
答: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全國“雙打辦”和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工作部級聯席會議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下,與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協作配合,共同助推假冒偽劣違法犯罪治理。
一是完善行刑銜接制度。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關于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規定》,對健全包括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在內的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完善檢察機關與相關部門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會同公安部制定《關于健全完善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的意見》,成立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進一步完善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的協作配合和信息共享機制。安徽、四川、云南、廣東等地檢察機關也先后制定完善了行刑銜接制度規范。
二是強化辦案協作機制。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行政機關專業人員兼任檢察官助理工作辦法(試行)》,聘請行政機關專業人員協助提供專業意見,提升檢察辦案專業化水平。地方檢察機關充分利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臺,開展案件信息通報和移送工作,增強打擊合力。如上海檢察機關依托大數據中心,借助上海市政府“一網統管”“一網通辦”數據信息資源,與相關部門建立線索雙向移送、重大案件聯動會商等機制,將檢察職能向前端延伸,提升辦案質效。
三是聯合開展專項行動。各地檢察機關因地制宜,與當地行政機關聯合開展地方特色專項行動。如浙江杭州檢察機關與農業農村等部門聯合開展“2021年夏季水產品抗生素和禁用獸藥及化合物專項整治聯合行動”,貴州六盤水檢察機關與農業農村等部門聯合開展“一枚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福建檢察機關牽頭與有關部門共同治理大黃魚養殖中違法使用藥物及藥物殘留超標問題,廣西檢察機關聯合有關部門重點打擊發生在進口貿易、邊境互市等區域、環節的涉食用農產品違法犯罪案件等。
四是加強日常聯動配合。破除信息壁壘,與公安部相關部門共享辦案數據,依托數據交換及時了解溝通情況,共同推進辦案規范化建設。通過同堂培訓、走訪調研等多種形式加強與相關行政執法部門的溝通、聯系,爭取理解與支持,推動建立長效機制。對司法辦案中發現的行政部門監管漏洞,及時提出檢察建議,加強釋法說理、跟蹤反饋,幫助、督促行政部門依法履職,協同推進社會治理。
問:檢察機關下一步在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和綜合治理方面有什么打算?
答:我們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的系列批示指示精神,始終保持對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的高壓態勢,推動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檢察機關辦理的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和安全保障。
一是依法維護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以貫徹落實修訂后《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契機,以深入推進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為抓手,突出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關鍵環節,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推動解決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等嚴重影響食用農產品安全的突出問題。積極參與“農資打假”專項行動,依法懲處生產、銷售偽劣農藥、獸藥、化肥、種子犯罪,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種源安全。
二是重拳懲治危害藥品安全犯罪。推動“兩高”《關于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落地落實,依法從嚴打擊制售假藥劣藥和妨害藥品管理犯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從嚴懲治制售、走私假劣疫苗、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核酸檢測試劑等防疫用品犯罪,保障疫情防控大局穩定。
三是完善懲治假冒偽劣犯罪辦案機制。通過制發檢察建議、以案釋法等方式積極參與制售假冒偽劣違法犯罪綜合治理。建立健全檢察機關刑事、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常態化合作機制,及時移送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線索,落實全方位立體保護,切實發揮檢察內部合力。健全與相關行政執法部門的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機制,落實行刑雙向銜接規定,切實提高違法犯罪成本,打出打擊預防治理組合拳。
四是進一步提升專業化隊伍水平。結合司法實踐需求,通過業務培訓、交流觀摩、掛牌督辦、組織督導等多種方式,積極推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犯罪專業化團隊建設,不斷提高辦案人員業務能力,確保案件辦理質效。 |
|
|
|
上一篇:第四屆“依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十大案例”發布
下一篇:最后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