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第三批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批準成立。新基地成員包括: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東南大學人權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科技與人權研究中心。這是落實《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相關內容的重要舉措。
自2011年以來,我國已分三批在有關高校累計設立14家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這些基地的設立旨在推進并加強人權理論研究、教育培訓、資政建言、交流合作、人才培養等工作,更好服務于中國人權事業和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
一、基本情況
【同期】
汪習根:首先感謝對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的信任,能夠入選國家人權基地,我們感到非常榮幸!
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立足于研究和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著力凝練和提升中國人權話語體系的國際影響力,聚焦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尤其是生存發展權利的研究。擁有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9人次,聯合國專家1人,形成了由教授、副教授和講師構成的專業人才梯隊。在人權理論研究、人才培養、社會培訓、資政建言、國際交流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逐步建成為人權教育培訓體系、人權理論研究體系和國際傳播品牌。
在人權研究上,近年來,主要成員圍繞人權相關主題,主持中央“馬工程”重點項目等一系列課題,產生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了《中國發展權研究報告》《中國夢與人權發展》人權方面的系列專著,在奧地利和荷蘭等出版了英文人權著作。在中共中央機關理論刊物《求是》《人民日報》《人權》等重要報刊上發表了人權方面的一系列高水平論文,先后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轉載,列入中宣部學習強國,單篇閱讀量高達3100多萬人次,獲得過省部級一等獎等各類獎勵多項。
在教育培訓上,本基地設立了人權法碩士和博士學位點研究方向,開設了碩士研究生的人權法概論和博士研究生人權法專題研究課程,形成全面覆蓋本碩博研究生教育的人權教育體系,培養人權法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擁有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參與中央“馬工程”教材、教育部21世紀核心課程教材、領導干部培訓教材中的人權部分的編寫、審定與修訂工作。同時,基地研究人員應中央和地方黨政機關以及社會各界邀請,舉辦人權知識培訓講座,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在資政建言上,基地積極參與我國政府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決策咨詢,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近三年來,為中央和地方提供決策咨詢建議,向聯合國提供相關的建議,被聯合國正式采納。受邀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有關咨詢、報告、建議被中央主要領導批示和有關部門采納。
在國際交流上,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積極參與聯合國人權系列活動。與世界各國著名大學、研究機構或組織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其中,在奧地利設立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在合作研究、人員互訪、學生留學、互動對話諸方面取得一定成績。先后承辦了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奧中友協舉辦的“2019中歐人權研討會”(維也納),承辦了國務院新聞辦和外交部在北京主辦的“2019·南南人權論壇”發展權分論壇。2020年5月,在中國人權研究會指導下,主辦“疫情防控中的中西方人權觀比較”國際視頻研討會,共有來自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及其駐幾內亞辦事處、英國、奧地利、荷蘭、巴基斯坦、尼泊爾和中國的數十名著名人權專家參加了線上研討。
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歐洲時報、奧地利新聞報等海內外主流媒體對本研究院及研究成果進行了廣泛報道,基地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二、發展規劃
【同期】
汪習根:本次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的獲批是對我校人權法律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我們將以該基地為依托,充分發揮學科優勢、人才培養優勢,不斷推出重大學術成果,為中國人權事業和國際人權事業貢獻“華中大智慧”。
第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升級與優化好硬件和軟件系統,為人權研究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重視人權專業數據庫建設,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數據庫的內容;充實研究與教育經費,努力推進人權研究工作;同時著力打造專業化、綜合性、國際化的“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網站和相關微信公眾號和微博,最大限度發揮向海內外傳播中國人權正能量的社會功能。
第二,多出學術成果,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不斷凝練發展方向,整合優質資源,突出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釋放華中科技大學特有優勢,在發展權理論與實踐、中國發展權國際影響力、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權保障、科技倫理與人權發展、國際人權教育培訓等方面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研究品牌和傳播品牌。進一步做好學術研究,打造學術平臺,建設好學術隊伍。
第三,做好資政建言,根據中央精神,發揮智庫作用,加強與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的深度合作,向中央、地方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提供高質量智庫報告。
第四,強化培訓和社會服務,舉辦人權培訓班,宣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
第五,加大國際交流與合作,重視國際研究基地的建設。在我校與奧方建立正式友好合作關系基礎上,重點深化全面合作伙伴關系,輻射到其他國家和地區,打造固定的國際合作平臺。
三、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對我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意義
【同期】
汪習根:享有充分的人權是新時代中國人民的理想和期盼。“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的憲法的基本原則,莊嚴載入中國共產黨黨章。加強人權法治保障,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和根本動力?!秶胰藱嘈袆佑媱潯访鞔_指出,加強人權教育,建設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氐脑O立對于深化人權理論研究、加強人權教育培訓、促進國際人權交流合作,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發展戰略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總之,華中科技大學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將根據黨和國家人權發展戰略,結合“雙一流”大學建設目標,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建設新要求新任務,深入推進人權理論研究,不斷創新學術思想,全面促進人權教育培訓,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合作,致力構建中國特色人權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培養一批高質量、高水準、復合型、國際化人權研究人才和實務人才,把基地建成人權高端智庫、學術研究高地、人才培養基地、信息服務中心、國際傳播平臺“五位一體”的國際知名研究品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上一視頻:何志鵬:協同努力,為中國人權事業添磚加瓦
下一視頻:龔向和:在完善國家人權發展戰略布局中扮演重要角色